北京中仪宇盛主营产品有全自动顶空进样器、全自动热解吸仪、全自动吹扫捕集装置、自动气体进样器、解吸管活化装置、自动低温浓缩装置等。
3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编制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
查看更多>>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在常温下,沸点50℃至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在我国,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
查看更多>>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下称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物防治主要侧重于PM2.5和臭氧两个方面。在PM2.5受控下降的同时,大气中臭氧浓度在不断上升,而作为臭氧前体物的VOCs是控制臭氧污染的关键因素。
原环境保护部已经发布了多个有关环境空气中VOCs的测定标准,包括《HJ 644-2013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2015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等;2017年12月底,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以下简称《监测方案》),《监测方案》中对进行VOCs监测的城市、监测项目、时间频次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监测项目主要有PAMS臭氧前体物、部分TO-15标准中的VOCs以及13种醛酮化合物;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同时,相关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的标准,如《HJ 1010-2018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标准也逐步发布。
对于使用色谱及其相关技术进行VOCs监测的前处理与分析方法而言,最常见的是作为总量监测的非甲烷总烃的测定;非甲烷总烃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控制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单、直观的表述大气中VOCs污染的总体状况;由于作为总量测定,其浓度与含量较高,常见的进样方式是使用气袋采样并通过六通阀和定量环直接进样,不需要进行浓缩。测定非甲烷总烃的标准主要有《HJ 38-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604-2017 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以及《HJ 1012-2018 环境空气和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1013-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等。
对于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某些常见特定组分,常见的前处理与分析方法主要是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及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常见的标准有《HJ 583-2010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 584-2010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44-2013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45-2013 环境空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等。
前述固体吸附剂采样(包括活性炭和其他吸附剂材料)虽然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富集,但如果使用热脱附_热解吸法则无法对同一样品重复进样,没有再现性;如果使用溶剂解吸法则前处理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解吸溶剂,存在溶剂的二次污染以及溶剂的解吸效率问题。此外,在采样过程中还存在吸附剂可能穿透的问题。分析方法多采用气相色谱法,由于采样方法的局限,对于极性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含硫化合物,存在检出限较高的情况。另外,上述方法明显的特点是无法对多类型组分同时测定,大多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特定污染物(如苯系物、卤代烃等)进行采样分析,对于同一污染地点的多组分监测,只能分别采样,分别分析。
对于环境空气中某些极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需要全组分分析的样品,常见的前处理与分析方法主要是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常见的标准是《HJ759-2015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为了达到测定化合物较低的检出限(0.2μg/m3-2μg/m3),罐采样的方式需使用预浓缩技术来聚焦和浓缩分析物。
除了罐采样的方式需使用预浓缩技术来聚焦和浓缩分析物,一些VOCs的在线监测仪器也需要对环境中的低浓度化合物进行聚焦和浓缩之后才能正常分析和检出。对低浓度化合物进行聚焦和浓缩的装置一般称之为大气预浓缩仪/装置/系统,其原理与热解吸息息相关。
1 基于液氮制冷的三级冷阱预浓缩
使用三级冷阱预浓缩的标准国内为《HJ 759-2015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国外主要为TO-15。《HJ759-2015》中的相关内容如下:
气体冷阱浓缩仪:具有自动定量取样及自动添加标准气体、内标的功能。至少具有二级冷阱:其中第一级冷阱能冷却到-180℃,第二级冷阱能冷却到-50℃:若具有冷冻聚焦功能的第三级冷阱(能冷却到-180℃),效果更好。气体浓缩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连接管路均使用惰性化材质,并能在50 ℃~150 ℃范围加热。具有三级冷阱预浓缩功能的大气预浓缩仪的简单原理示意图如下:
1.1 使用三级冷阱预浓缩的目的
以VOCs分析为例,在使用GC-MS分析带有不同样品基体的目标混合物时,为了具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分析低浓度的样品组份(如ppbv级别),应当首先对一定体积的样品进行浓缩。但是常规样品中往往会含有一定的水汽(潮湿的样品)和二氧化碳(例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一些样品中含量可能会更高)。一方面,未经过水和二氧化碳处理的气体样品在进行低温浓缩会引起冷阱阻塞(水结冰);另一方面,将浓缩后带有大量基体的样品注射到GC-MS中,基体可能会对目标化合物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峰形变差及灵敏度的抑制。下图展示了大量二氧化碳进人到GC-MS中, 对后出峰物质引起信号抑制:
由上表明,在进行低浓度样品低温浓缩过程中,应当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水分和二氧化碳等基体干扰物的去处。
三级冷阱预浓缩基本原理和过程:
三级冷阱预浓缩基本原理和过程是:气体样品以一定的流速从采样罐中泵到系统中, 首先在第一级冷阱中通过液氮(或者干冰)制冷将气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从而实现样品和水的分离;其次,在第二级冷阱使待测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及其他空气中主要成分分离;然后,将待测组分聚焦在第三级冷阱中进行进一步浓缩;最后,引入气相色谱仪器/气质联用仪器中进行分离和分析。
对于基于液氮制冷的三级冷阱预浓缩系统,第一级冷阱中一般是惰性化的玻璃微球或者惰性化的空管。仪器运行工作时,在液氮的制冷作用下,第一级冷阱可以达到较低的温度(根据实际设定,如-180℃的),捕集所有需要测定的化合物;然后对第一级冷阱进行升温至设定温度,由于VOCs和水的气化压力在低于室温时大约相似,虽然水和VOCs的总量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的蒸发速率相似。因此,水在设定温度下被留在玻璃阱中,VOCs和二氧化碳(以及氧气、氮气等)则被吹扫气带到第二级冷阱中。
对于基于液氮制冷的三级冷阱预浓缩系统,第二级冷阱中一般是tenax吸附剂。仪器运行工作时,在液氮的制冷作用下,第二级冷阱可以达到较低的温度(根据实际设定,如-50℃)。VOCs和二氧化碳(以及氧气、氮气等)被吹扫气带到第二级冷阱之后,在吹扫气作用下,VOCs在低温下被捕集在Tenax阱中, 而二氧化碳(以及氧气、氮气等)则穿过Tenax阱排空。以上过程之后,对第二级冷阱迅速升温至设定温度,VOCs气化后进入第三级冷阱。
对于基于液氮制冷的三级冷阱预浓缩系统,第三级冷阱一般是惰性化的不锈钢毛细空管,称为毛细聚焦阱。仪器运行工作时,在液氮的制冷作用下,第三级冷阱可以达到较低的温度(根据实际设定,如-180℃),捕集所有需要测定的VOCs化合物。
经过以上三级冷阱的预浓缩过程,大体积的气体样品(如200mL)可以被浓缩为第三级冷阱中的几微升。对第三级冷阱迅速升温使样品汽化之后,样品被引入到气相色谱仪器/气质联用仪器中进行分离和分析。下图给出了一个使用三级冷阱预浓缩的条件设置示例:
一体化蒸馏仪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期清洗:定期清理机箱内的水渍、尘土、锈迹等,保持仪器干燥、清洁。每次使用后,需要将一体化蒸馏仪内部的各个部件进行清洁。可以使用中性洗涤剂或酒精擦拭,但要避免使用腐蚀性强的溶剂或化学试剂。同时,定期更换一体化蒸馏仪的密封垫和其他易损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一体化蒸馏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如循环泵、搅拌器、加热器、冷凝管、接头等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如有损坏或磨损,需要及时更换。同时,定期检查一体化蒸馏仪的电源线和接线是否松动或老化,如有问题需要及时更换。
三、注意细节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小细节问题,如不得碰撞、摔落一体化蒸馏仪,不能将冷却水接口与加热区连接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四、谨慎操作:在使用一体化蒸馏仪时,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造成损坏。
五、存放环境干燥:一体化蒸馏仪在长时间未使用时需要存放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以避免灰尘、潮气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保证存放位置的通风性。
六、确保仪器放置平稳,防止仪器震动。
七、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测量准确。
八、确保仪器的各个接口处密封良好,防止漏水、漏气。
九、使用结束后,需要及时清洗蒸馏瓶和冷凝管,可以用普通的洗涤剂清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严禁使用硬物刮洗。
十、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查看使用说明书或者联系售后解决。
此外,为保证全自动蒸馏仪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错误操作对仪器造成损害。
2. 不要在仪器周围放置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3. 不要将仪器暴露在阳光直射、潮湿、高温等恶劣环境下。
4.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项指标,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 每次使用完毕,应及时清理仪器桌面,保持桌面整洁。
综上所述,一体化蒸馏仪的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清洗、定期检查、注意细节问题、谨慎操作。
目前,顶空分析方法有手工方式、气密针进样方式、平衡式加压系统、定量环加压系统、静态-动态补偿式这五种进样方式。这几种进样方式各自的特点如下:
一、手工方式(烘箱或水浴法)Manual Injection
1.样品加热后达到热平衡状态
2.用注射器将样品抽出
3.迅速拿到气相上进样分析
二、气密针进样方式Gas-Tight Syringe Injection
1.样品加热后达到热平衡状态
2.通过可加热气密针将样品抽出
3.移动到气相进样分析
三、平衡式加压系统Balanced-Pressure System
1.样品加热后达到热平衡状态
2.用导管通入载气加压
3.样品随载气一起进样
四、定量环加压系统Pressure-Loop System
1.样品加热后达到热平衡状态
2.加压将样品引入定量环
3.阀将样品打入传输通道进样
由于苏玛罐长期用来收集空气中ppm-ppb级别的VOCs样品,如果不能有效清除掉苏码罐中的这些污垢,就会影响之后的样品分析。苏玛罐加热后,再通过用空气或氮气反复抽气和充气,可以有效的将VOCs污染物排除出去,大大提高清洗苏玛罐的效率,保证苏玛罐的清洁以及真空度。为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样罐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洗。美国EPA TO-14/15 环境空气VOCs 测定方法中给出了苏玛罐(硅烷化气体采样罐)的清洗指南。一般要求清洗后罐内各目标化合物小于该化合物的检测限(比如0.2ppbC),且残留总烃浓度小于10ppbC。通过抽真空和高纯加湿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循环反复,有效去除采样罐内的残留VOCs。
1.仪器名称
全自动顶空进样器,型号:HS-80。
2. 适用范围
环境科学方面:饮用水可挥发性卤代烃和工业污水中有机有毒挥发物,土壤中可挥发性有机物;
食品行业:酱油醋的质量控制,包装材料中乙醛残留量,浸出油中6号溶剂残留量,香料、香精、啤酒、茶叶中的香味分析;
石油化工:高聚物单体涂料等,可挥发性有机物;
药品的质检:药品中有机残留溶剂;
法医化学:血和尿液中的乙醇、酮、醛的测定;
卫生防疫医疗用品,消毒熏蒸残留分析;
科研院校;
其他,如地质煤矿等。
操作步骤
●启动气相色谱仪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启动顶空进样器进入工作状态;
●把样品传输管线针头插入GC的进样口,记下GC的柱前压力,调顶空进样器载气压力高于GC载气压力(0.01-0.03Mpa),调顶空加压气高于顶空的载气压力(0.02-0.04Mpa),若使用GC载气作为顶空进样器气源,请与厂家联系;
●运行样品。在工作软件上设置好方案参数,并保存;在样品队列中编辑好队列(包括样品信息、队列运行的方案、队列信息等),保存队列;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工位,点击“开始”运行队列;
●实验结束后关电关气。
日常维护
仪器清洁
仪器外部清洁:不使用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擦洗仪器表面,可用干抹布擦拭表面,去除灰尘及残留液体。特别是散热风扇容易积灰,应用吸尘器及时清理,防止灰尘过多影响电子元件性能。
加热炉及样品盘需要保持清洁,防止硬物进入影响抓取精度或损坏样品瓶。
运动轴表面需要保持清洁,可用干抹布擦拭表面,防止灰尘进入损坏运动轴。
样品瓶的清洗
样品瓶的洁净程度,在样品分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洗样品瓶,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分析问题。推荐的样品瓶清洗流程:将瓶内的样品冲洗掉,加超纯水超声波清洗1-3次,每次20-30分钟,或浸泡过夜,然后使用超纯水冲洗三次,置于鼓风干燥箱中烘烤120min,根据样品瓶洁净程度设置温度105℃-200℃,冷却后取出,置于无有机污染物的地方密封保存,或立即使用。对于盛装了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样品,如含油样品、土壤样品等,可加入洗涤液配合试管刷刷洗,将残留在瓶壁上的污染物完全刷掉,超声波清洗后,再用超纯水冲洗。其它清洗方式有使用铬酸洗液、酸液或碱液等清洗干净,烘干后方能使用。
更换进样针
进入仪器工作站中的调试模式,下滑至进样针三轴区域,点击“更换进样针”,待取样针三轴运动至进样针更换位置后,用6mm扳手拧松进样针螺纹,取下进样针,取一根新的进样针,一个针头压环,将针头压环放入进样针螺帽内,压环尖头朝外,将新的进样针装上,手拧紧后,用6mm扳手再拧半圈,进样针更换完成。
长期不使用的顶空进样器取样针、进样针、载气入口应密封。
运行检查
仪器能正常开机,自检顺利通过,各种气路、温度控制正常,恒温状态30min内保持平稳,工作站与仪器主机连接正常。
调用已有方法或编辑新的方法仪器能自动识别,更新参数并能控制参数,可以开始分析样品。
气密性检查
将仪器所有加热都关闭,进入仪器工作站中的调试模式,打开加热炉炉盖,将一个气密性良好的样品瓶放入加热炉的1号位,关闭炉盖,在进样针三轴控制区域点击前往1号位,使进样针扎入样品瓶,打开加压阀,等待30-60s,保持加压阀打开状态,将仪器后面的氮气开关旋至关的状态,记录此时加压压力,等待10min,再次观察加压压力,若10min内加压压力变化量在±1KPa以内,仪器气密性良好,否则仪器可能存在泄漏点。
运动系统维护
三轴运动系统担任着转移样品瓶的重要工作,对于系统的精确度来说至关重要。本仪器中具有样品瓶三轴和取样针三轴等两个三轴运行系统,需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1.取瓶三轴的Z轴需每隔6个月涂抹润滑脂,需拆下Z轴护板,取下背面3颗螺丝以及侧面7颗螺丝(如图1和图2),然后在丝杆处均匀涂抹润滑脂(如图3、图4),若使用频率高,则需提高维护频率;
2.核查频次: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仪器核查。如果仪器在使用中出现异常或在维修后,增加核查的频次;
3.精密度测试:用适当浓度乙醇标准溶液重复6次分析,响应值RSD≤3%为合格。
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推荐的磁性瓶盖,否则样品瓶不能正常移取至加热炉;
2.运行中不可使用外力移动样品运动三轴;
3.开机前一定要检查载气压力,钢瓶压力低于1.5Mpa要及时更换载气,载气纯度≥99.999%,更换后要进行气密性检查,保证不漏气,还应注意观察在一昼夜时间总压力的变化,防止微露气。一定要先开载气再打开顶空进样器和主机电源,绝对不能在无载气的情况下开机运行;
4.长期不用管路必须先老化才能进行样品分析。仪器就绪后,逐渐升高温度到小于最高使用温度20℃-30℃,最好进样试剂空白,运行几次,基线平稳无明显干扰峰即表示老化到位,可分析样品;
5.由于进入顶空的载气同时进入GC,所以用于顶空的气体也应净化。顶空瓶加热温度,定量管温度,传输线温度应由小到大,传输线小于等于进样口的温度;
6.温度设定时不可过高,以免破坏顶空仪,缩短使用寿命,不挥发或不易挥发样品不宜用顶空方法进行测定;
7.由于顶空仪需和气相色谱仪联合使用,因此需要注意顶空仪参数与气相色谱仪参数的相互统一,如气相色谱仪的汽化室温度要高于传输线温度,以方便样品的气化;
8.顶空进样器的压力调节如果是手动的话,建完方法后应记录样品加压和载气压力值,以免被误动后,引起压力变化,导致出峰时间误差,无法做正常的检测。